第387页
-
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创新硕果累累
◎记者 矫 阳, 7月15日,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“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”在北京成立。, 在海底装上人类眼睛, 探索深海有三大科技手段:深钻、深潜、深网。“大洋钻探迄今已有56年历史,有22个国家共同参与,是地球科学和海洋科技领域规模最大、历时最久、成就最显著的国际大...
admin
2024.07.30
282浏览
0
-
2024暑期“未来建造”STEM研学营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收官
7月12日,随着科学家潜质奖、气动创新先锋、智能建造之星、风阻降低之星、未来建造之星、AI设计达人、团队协作达人、探索创造达人、气动模拟高手、探索力之星等一系列奖项颁发,2024暑期“未来建造”STE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)研学营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圆满落下帷幕。, 听讲座、做编程、搭模...
admin
2024.07.30
205浏览
0
-
IDC:浪潮云海超融合出货量中国第一
近日,国际权威研究机构IDC发布《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研究报告,2024 Q1》,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融合市场销售额保持增长,销售额27.01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出货量12,712套。, 其中,浪潮云海超融合出货量2,055套,同比增长45.23%,市场占比16.17%,位居中...
admin
2024.07.30
241浏览
0
-
张朝阳与顶尖科学家共话物理学发展
7月15日,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物理之夜在京举办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物理领域的顶尖科学家、学者以及广大科学爱好者近500余人参加,共赴科学艺术盛宴。,, 狄拉克奖与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Cumrun Vafa教授带来了题为《量子引力和宇宙预言》的科普报告,深入分享了量子引...
admin
2024.07.30
432浏览
0
-
我科学家在纳木错钻取超过400米深度湖芯样品
7月12日,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联合德国、瑞士、英国等国科学家,在西藏纳木错水深93米处成功获取了钻探深度超过400米的湖泊岩芯。这一成果创造了中国湖泊水上钻探深度的新纪录,提升了我国开展湖泊水上钻探的技术水平,彰显了我国在青藏高原湖泊国际合作中的重要地位。, 纳木错位于...
admin
2024.07.30
276浏览
0
-
【晒晒科技新成果】瞧!地球有这样的前世今生
【晒晒科技新成果】,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, 听听科学家怎么说——“那时候,地球各大陆块汇聚,形成贯通南北的超级联合古陆,称为泛大陆。伴随泛大陆的形成和随后的裂解,地球内、外圈层发生剧烈的物质能量交换,导致地球生命与环境发生多次重大事件。”, 由沈树忠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...
admin
2024.07.30
306浏览
0
-
【光明时评】院士退出机制:是约束,更是爱护
【光明时评】, 作者:黎锶辉(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), 院士制度是国家为激励科研工作者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制度,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制度保证。某种意义上说,院士制度影响着科技发展及其走向,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利益密切相关。也正因为如此,院...
admin
2024.07.30
291浏览
0
-
【光明论坛】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农业强国根基
【光明论坛】, 作者:罗贤宇(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), 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是新时代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,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、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...
admin
2024.07.30
253浏览
0
-
“竞逐机床新赛道,我们有‘秘籍’”
【现场目击】,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碧莹 江盈盈, 从通用型机床起家到如今专注细分市场,这几年,赵小刚意识到,与其面面俱到拼量,不如聚焦专精特新,在技术上不断精进。“竞逐机床新赛道,我们有‘秘籍!’”赵小刚说,“靠‘卷价格’生存早已不合时宜。现在我们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...
admin
2024.07.30
353浏览
0
-
奏响星空与土地的“交响曲”
【一线讲述】,奏响星空与土地的“交响曲”, 作为一名航天领域的科学家,我有幸亲历了航天技术从遥远的星空走到脚下这片土地的过程。, 攻坚克难的同时,我也常想:如果能利用航天技术,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,那该多好。传统农业普查难以实时、准确地反映农田的实际情况,但将复杂环境目标识别智能大...
admin
2024.07.30
394浏览
0
















